羊卓雍錯(藏文:ཡར་འབྲོག་གཡུ་མཚོ།,威利:yar 'brog g.yu mtsho,藏語拼音:Yamzhog Yumco,THDL:Yamdrok Yumtso),西藏山南地區浪卡子縣一湖泊,位於拉薩通往日喀則的老路(南路)上,與納木錯和瑪旁雍錯並稱為西藏三大聖湖。湖面海拔4441公尺,面積678平方公里。羊卓雍錯的藏語語意是「天鵝池」,也被稱為羊卓雍湖(「錯」在藏語裡就是「湖」的意思),簡稱為羊湖
四周雪山環繞,最著名的是寧金抗沙峰。在湖的西南岸、浪卡子縣城北10公里處,是噶舉派(白教)著名的桑丁寺,該寺是西藏唯一由女活佛主持的寺廟。
羊湖水來自雪山融水,流出最西部河流。1996年羊湖西岸發電站建成,是西藏最大的水利發電站。電站項目曾因生態原因遭到包括第十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贊和阿沛·阿旺晉美等的反對,後改為抽水蓄能電站以保持湖水水位[1][2]。據估算,羊卓雍錯的面積在按原計劃開發後將減小,在開發67年後達到新平衡,而由封閉性湖泊轉為開放型後,鹽類流失將在1000年後達到新平衡。以上資料來自維基百科[3];a
到羊湖時天空是多雲時晴的狀態,由於湖水反應的是天空的顏色,所以湖水並不是很藍的藍色,而偏綠的藍色,在上下的幾張圖中,可看見湖水會有不同層次,那是天空的雲所造成.由於此次西藏阿里是一錯再錯的行程(藏語的湖叫做錯),還有日後還是有好天氣,可以看到湛藍的湖水
羊湖非常非常的大,也非常非常的長,在浪卡子用完餐後,即將翻越卡惹拉冰川山口,海拔5036米,在西藏阿里環線隨處可見冰川遠處懸掛,但只在遠處,而這個就在路旁,冰川壯觀且尚稱潔白;以下資料來自百度百科
羊湖水來自雪山融水,流出最西部河流。1996年羊湖西岸發電站建成,是西藏最大的水利發電站。電站項目曾因生態原因遭到包括第十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贊和阿沛·阿旺晉美等的反對,後改為抽水蓄能電站以保持湖水水位[1][2]。據估算,羊卓雍錯的面積在按原計劃開發後將減小,在開發67年後達到新平衡,而由封閉性湖泊轉為開放型後,鹽類流失將在1000年後達到新平衡。[3]
卡惹拉冰川在山口北面5600米左右的地帶,屬甯金抗沙峰冰川向南漂移後形成的懸冰川。由於長年受公路上的車塵的覆蓋,此冰川整體呈黑白分層形態。
卡惹拉冰川,又稱卡若拉冰川,位於西藏山南地區浪卡子縣和江孜縣交界處,距離江孜縣城約71公里, 是西藏三大大陸型冰川之一,為年楚河東部源頭。
從羊卓雍錯出來後,跨越4330米的斯米拉山口後就來到了卡若拉冰川的冰舌下。冰舌前沿海拔5560米,觀看卡若拉冰川的地方海拔約有5400米,在山口北面5600米左右的地帶,屬甯金抗沙峰冰川向南漂移後形成的懸冰川。
冰川概況
卡惹拉山口高5036米,山口南面6647米的卡魯峰是年楚河和羊卓
雍湖兩大水系的分水嶺,此峰周圍冰川地貌突出。卡惹拉冰川在山口北面5600米左右的地帶,屬甯金抗沙峰冰川向南漂移後形成的懸冰川。由於長年受公路上的車塵的覆蓋,此冰川整體呈黑白分層形態。
從卡惹拉山口向西30餘公里,即抵達目前西藏裝機容量最大的滿拉水電站。該電站建在年楚河上游兩條重要的支流--學堆河與涅如藏布的匯合處。涅如藏布發源于康布縣東
南與不丹交界的群峰之中。是年楚河的正源。
卡惹拉冰川是拉軌崗日山脈冰川帶中最大者,位於乃欽康桑峰南坡,為年楚河源頭之一。冰川上部
為一坡度較緩的冰帽,下部為兩個呈懸冰川形式的冰舌。東冰舌長3公里,寬750米,冰舌末端高5233米;西冰舌長4.5公里,寬1.5公里,冰舌末端高5145米。整個冰川面積為9.4平方公里。兩個冰舌上裂隙密佈,經常發生雪崩和冰崩。[1]
巨大的冰川從山頂雲霧飄緲處,一直延伸到離公路只有幾百米的路邊,晶瑩幽藍中,捎來幾許涼嗖嗖的感覺。雖然由於長年受公路上灰塵的影響,冰川整體呈黑白分層形態,但冰川上半部在陽光的照耀下,猶如一副巨型唐卡掛在山壁上,熠熠生輝。
由於先後有電影《紅河谷》、《江孜之戰》、《雲水謠》曾在此拍攝外景,使得卡若拉冰川的名氣非常大,因此,很多旅行者都會在這裡觀賞冰川的壯觀,讚歎大自然的魅力。 [2]
下圖是正片拍的,還是喜歡正片的感覺,拍出來的東西有重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