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這張放在第一張是因為覺得這個景特別,不知在那可看到城垣上可以種這麼大的樹?以下資料來自南京旅遊網
南京中華門為南京城正南門,位於秦淮河北岸,原名聚寶門。南京中華門甕城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城堡式甕城,也被認為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結構最複雜的古城堡,被中國國務院列為中國重點保護文物。
明太祖朱元璋自1366年開始修築南京城垣,其中南門是在南唐都城南門的故址上重建的。因傳說門下埋有江南富戶沈萬山的聚寶盆,被稱作“聚寶門”,1931年改名為“中華門”。此門東西寬118.5米,南北長128米,占地面積15,168平方米。共設三道甕城,由四道券門貫通,首道城門高21.45米。各門均有可以上下啟動的千斤閘和雙扇木門,現在僅存閘槽和門位遺跡。甕城上下設有藏兵洞13個,左右馬道下設藏兵洞14個,可在戰時貯備軍需物資和埋伏士兵,據估計可容納三千人。
南京中華門甕城東西兩側築有寬11.5米、長86.1米的馬道,馬道陡峻壯闊,是戰時運送軍需物資登城的快道,將領亦可策馬直登城頭。這種藏軍設施,在古代戰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遇有敵人強攻時,可將敵兵放進城門,然後關起各道城門,把敵軍截為三段,分而殲之,似如“甕中捉鼈。”
中華門規模巨大,雄偉壯觀,結構複雜,設計巧妙,是我國古代防禦性的建築,在世界城垣建築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它的南面有雨花臺作為天然屏障,門前後有兩支秦淮河水橫貫東西,前臨長千橋,後倚鎮淮橋,地勢險要,為城南交通咽喉所在。
中華門城堡建築宏偉,結構複雜,設計巧妙,別具匠心。它的興建前後歷時21年,採用巨型條石、大磚與糯米汁、石灰、桐油拌合後砌成。砌城牆所用城磚,每塊長約40-50釐米,寬20釐米左右,厚10釐米上下,每塊重15-20公斤,這樣厚重的城磚,燒制技術的難度是相當大的。城磚的製作由南京工部、京師駐軍及長江中下游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五省共125個縣承擔,燒成後由水路運送到南京。
為了保證城磚的品質,採取了嚴密的檢驗制度,每塊磚上都在側面印有制磚工匠和監造官員的姓名,一旦發現不合格製品,立即追究責任。所以城磚的質地細密堅實,雖經六個世紀的風風雨雨,仍然完好如初,可見當時沿江人民為了建造這座宏偉的京城曾經付出了多少艱辛的勞動。
來這自然會把南京中華門跟西安明城牆來比,論壯觀是西安比較壯觀,但南京中華門甕城的設計的確是一絕,這地方把嘉峪關及西安給比下去了!
上圖是晚上的中華門,從地鐵站走路到中華門約十來分,附近還有一個景點雨花台,在路上看的到賣的雨花石的確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