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蔡司毒窟,請看色影無忌連結,Carl Zeiss官網,這篇文的照片都是PLANAR 100F2拍的.photozone評分
在台灣自從CONTAX宣布停產後,相關蔡司的討論也慢慢的不見,但在對岸最大的攝影網站色影無忌卻十分火紅,不管是C/Y,G,ZF,ZE,ZK,ZA,N,M卡口都有忠誠擁護者而且十分的迷,幾乎就是如同宗教般的崇拜.同樣鏡頭的缺陷在NIKON,CANON就是缺陷,但在蔡司你就得"駕馭",舉一個例子,Distagon 25/2.8成像中央銳利,邊緣解像力不佳,在各家大廠這肯定是不好的鏡頭,但在蔡司你就要活用這種特性創造出立体感.不過事實上其它家的鏡頭因其它鏡頭特性上的關係確實比較沒條件創作出立体感!同樣的例子是Planar 85mmF1.4,其成像在F1.4~F2.8間偏軟,色散嚴重,這現像在各大廠家鏡頭稱之不可用光圈,到了蔡司就變成適合拍美女,過了F2.8銳利的成像就適合拍風景.當然以上論調有失偏頗,因為蔡司有其它強項可使缺陷看起來來有另一種味道.
蔡頭另一個讓蔡迷稱道的地方是隨光圈值的不同會有不同的特性出現,而這論述是不會出現在NC的用家中.
小賴會陷入蔡司是因為NIKKOR鏡頭的不足或者是想試試NIKKOR的風格以外的鏡頭,NIKKOR鏡頭以銳利著名,成像也很不錯,但遺憾的是
1. NIKKOR的焦外無法像"奶油"般的化開
2. 無法分辨"暗中之暗",暗部細節比不上ZEISS
3. 色彩過度,層次比不上ZEISS
關於蔡司鏡頭的特色及強項,大家說的很多了,小賴僅以蔡司鏡頭目錄節錄如下
1. 透明感 Clarity,也有人說空氣感,很抽象,是不?
2. 色再現 Color Reproduction 有人用此比喻,蔡司拍出來的是油畫,而日本
鏡頭拍出來的是水彩畫
3. 明暗 Hihglight & Shadow Detail,蔡司迷最稱道的魅力之一,如何高光不
反白,而暗部仍有細節呈現,在nikkor鏡頭的通病就是高光部反白,而暗
部死黑一片.
4. 逆光 Back light
5. 階調 Gradation 蔡司鏡頭對顏色的演繹,素以拍的照片"立体感"著稱,
你在日本鏡頭二大家很少看到這名詞"階調",不過在PENTAX,Minolta
的部份鏡頭倒是可以看到接近的鏡頭表現
6. 模糊味 Blurred Phase 蔡司的強項,Nikkor的弱項
根據PHOTOZONE的測試,這是變形可忽略的鏡頭,暗角(周邊失光量)在F2時很明顯而在F4以上就無此問題,解像力在F2就很表現很好了而最好的解像力落在F4~F5.6,F11之後的光圈儘量不要用,色差在各光圈均受到良好的校正,散景表 突出,結論是這是PHOTOZONE在CANON全幅相機測試上測過最好的中焦望遠微距鏡.
這顆鏡頭的售價超出nikkor頂級鏡甚多,如果不談光學整個鏡頭的質感也超出nikkor甚多,手對對焦環幾乎是360度,而nikkor 具1:1微距鏡 60mm F2.8對焦環僅有九十度;還有那植毛的金屬遮光罩,卡入鏡頭的手感就與NIKKOR塑膠遮光罩不同
或許這樣比較不盡公平,以NIKKOR AFS VR MACRO 105mm F2.8 IF ED為例,
光從名子就知NIKKOR鏡頭有不少料,超音波馬達,防手震,1:1的微距比,內對焦還有ED低色散鏡頭,這麼多料要價24500NT,連蔡司的一半都不到,從光學來說,價差不只兩倍但成像品質絕對差不到兩倍,為了追求好上一點點的焦外及立体感而是否付出那麼多錢的時侯,那把尺人人不同.
從用料來說,Zeiss Makro Planar 100/2的色散應比Nikkor 105 F2.8 IF ED嚴重,因為蔡司沒用上低色散鏡片.
以最後的成像言底片佔的比例會比鏡頭來的大,如果想要得到較好的色再現,描寫力及立体感,選用正片會比數位相機好很多,數位相機拍的再好也只覺得印上去的,但從正片來看就會有立体感,所視即所見!
若將蔡頭放在數位機上,並不能完全發揮蔡頭所長,蔡頭在底片機上的表現比在數位機上好多了,在數位機上因ps的調校蔡頭不見得有優勢,不過既然殺雞用牛刀了,還是可以看出其中的差異,尤其焦外模糊味及描寫力.
這算是小賴的第一顆蔡司鏡頭嗎?SONY SR 100數位攝錄影機上的鏡頭,鏡頭雖小但在JPG檔從電腦上來看成像確有幾分蔡司味道!
就是這個紅色T鍍膜迷死不少人
在小賴的攝影路上,錯過了C/Y,也錯過了CONTAX G系列,還好從Carl Zeiss 的ZF卡口得到的救贖,但ZF居高不下的售價確實是一大問題,現有Makro Planar 100/2鏡頭要價56000NT,小賴沒記錯的話當年G系列一機三鏡外加閃光好像只要四萬六左右,不過話說回來,小賴鏡頭不想用二手鏡,G系列讓我再三躊躇不前的原因是RF系統缺乏微距及望遠鏡頭,而且錯過就錯過了,當年小賴還在努力賺錢,也沒有多少時間及機會去了解及体驗,現在只能用比2005年貴上二倍的鏡頭來体驗蔡味,小賴認為值得,Makro Planar 100/2的表現符合小賴預期,按蔡司迷的講法這是顆"蔡味"很重的鏡頭,至於各位格友覺得值不值,每個人心中各有一把尺,小賴的經驗是一步到位,免得多花冤枉錢升級.
小賴愛用底片拍照,但NIKON出鏡頭的趨勢是沒有光圈環的G鏡,這意味著小賴不會再買NIKON鏡頭,就順勢買蔡司的手動鏡,在未來,NIKKOR 17~35mmF2.8 IF ED表現不錯且焦段實用,所以想要換的是又大又重的小黑三.蔡司目前的出ZF鏡頭截至目前為止還沒有變焦鏡,如果未來出了類似C/Y卡口的100~300 mm F4.5~5.6小賴應該會去買吧!不過按蔡司出鏡頭的速度預計還有的等,加上小黑三除笨重外沒大缺點,在那之前Zeiss ZF.2 Distagon T* 25mm F2.8,Zeiss ZF.2 Distagon T* 35mm F1.4等銘鏡"暫時"對小賴沒有吸引力.這"暫時"二個字用的有點心虛
雖然這是FOR底片機設計的鏡頭,但是在數位當道的時侯也獲PHOTOZONE高分評價喔,小賴手上唯二獲PHOTOZONE推薦的就是這隻菜頭及NIKON AI-P 48MMF2.8
光學: 四顆半星,小賴手頭上光學獲分最高的
機構: 四顆半星
性價比: 四顆星
小賴要強調的是NIKKOR鏡頭與蔡司鏡頭各有各的風格,並無所謂的好壞,其實很多前輩拍出來的經典照片其構圖,曝光都是不合格的,但照片上就是流露出濃濃的感情.從小賴摸相機以來一直以為器材與創作的關係不大,同一個景同一個人拍不管那人是拿CANON,NIKON,PENTAX,SONY或CONTAX都可以拍的出來,同樣在NIKON同一個景不論是D40+18~55的入門鏡頭或D3X+16~24F2.8等頂級裝備差異不大,重要的是培養攝影之眼,追求器材是無止盡的,用現有的器材拍出最好的照片是小賴的攝影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