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乃日雪山是亞丁景區三大高峰之首,是四川第五大山峰,海拔6032米 ,巍峨偉麗,雄劍如削,直插雲霄,峰名意為“觀世音菩薩”,佛位排在第二位。周圍是冰蝕峰林地貌,冰川和冰川遺跡及高山湖泊,峰向北偏10度,西對北斗星,佛道兩家都把北斗星為吉祥之星。其次整個雪山是個環型冰鬥下斜造型,所以我們從兩側觀看時,山峰始終面朝著我們。
在她前面的山是金剛玄母,右邊金字塔般的雪峰是白渡母,她右邊的綠渡母飄曳著無數經幡,林立的冰角峰是眾多妙音仙女,她們彈奏著天籟之音,傳到了仙乃日背後的地獄穀中,讓地獄中的罪人,聽到仙律,減輕痛苦,循循善誘,能幡然悔悟,早日脫離苦海。
渾身浸透高貴氣質的“仙乃日”,如一尊慈善安祥的大佛,端位在蓮花臺上,在她前面的那座山是金剛亥母,她右邊金字塔般的雪峰是白渡母,她右邊飄拽著無數經幡的是綠渡母,綠渡母旁邊林立的冰角峰是眾多降香母和妙音仙女,她們彈奏著天籟之音,傳到了仙乃日背後的地獄谷中,讓地獄中的罪人,聽到仙律,減輕痛苦,循循善誘,能幡然悔悟,早日脫離苦海。以上資料摘自百度百科
在沖古寺旁藏人擁忠的家認識了王哥,王哥是一個很熱心的攝影前輩,大小賴五歲,對小賴最大的啟迪是攝影觀念,王哥是拍林哈夫的,用的是施耐德無鍍膜的鏡頭, 在沖古寺的四天中小賴從王哥身上學到不少攝影的觀念,條列如下
1. 王哥說他要嗎不拍,要拍就要第一名,王哥在亞丁四天三夜只有八張底片,離開時還有二張未拍,也就是說四天之中只拍了六張
2. 既然只拍幾張,所以曝光,構圖只有一次機會,小賴從這才知自己的基本工有多差,王哥可目視測光,對於照片原理了解十分透徹,比如正片曝光的原理頭頭是道.
關於測光,王哥還是每次拿手持式光表測光,學過攝影的都知道,測光是依據百分之十八的灰卡當基準,但不是現場都會有灰卡,這時該如何獲得準確的測光?如何找替代標的?如果沒有要加減曝光多少?雖然曝光是個人的倉作很重要的一環,但還是有經驗值,如白色要加曝,黑色要減曝,那綠色呢?紅色呢?
關於底片,在數位相機當道的時代,可能僅有少數人聽過底片互易原理,王哥教小賴的是,一旦曝光時間超過某一時間,銀鹽溶解的愈慢,互易效應愈不愈明顯,關於互易效應,中山大學解說如下:底片進行曝光時,若曝光量相同,曝光時間和光的強度成反比,也就是說,得到相同的影像濃度,若光線越強,曝光時間就短,若光線越弱,曝光時間就要延長,這種關係叫做倒 數律(Reciprocity law),又稱為倒易律 E= I x T 。但當曝光時間很長或很短時,這個公式就不適用了,需要加以特殊校正,以玆補償,通常稱這為”互易律失效”,當我們從事天文攝影時就不得不考慮這一現象了。
關於構圖,在亞丁那種己半開發的景區,如何避開己開發的水泥路展現原始的一面成了構圖的重點.另一個重點是攝影是減法的藝術.
關於光線的品質,順光?逆光?頂光?
3. 最重要的一點,王哥看小賴拿著相機到處亂拍時,提醒小賴拍照要心平氣和,氣定神閒,原來拍照跟佛家的"禪"是如此的接近.
4. 要用鏡頭最佳的狀態攝影,所以在日鏡頭光圈F8~F11拍照,另拍照時最好把保護鏡拿下來(包含B&W)
5. 日鏡的最大光圈是虛的,鏡頭最好買德國的,王哥極力推薦萊卡,我受其感召,回台灣後限於財力並未從NIKON轉入萊卡,但買進
ZEISS MAKRO PLANNER 100/2 ZF2.
碰到王哥之後,我開始思考我以後的攝影風格,還要補強小賴那憋腳的基本功.
由於王哥夜觀星象看到滿天星斗,所以我們三個一早就上珍珠海拍仙乃日的倒
影(從沖古寺到珍珠海約半小時),可惜雲霧散去時己起風,未能拍到背景是藍
天,湖面平靜無波的倒影,但小賴等己滿足,在沖古寺的第三天能同時看到三座
神山,還有什麼好怨的,這幾張照片是拍片的過程,可以看到雲漸漸散了
然後仙乃日的雲層慢慢透出藍光,這種藍很漂亮.
右邊金字塔般的雪峰白渡母也露出頭來
菩薩保佑,離開時風停了一下,拍到仙乃日的倒影,不過王哥說我犯了大忌,構圖
時避免1/2的切割,看來小賴的攝影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