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展館由兩個環形軌道構成,形成室內和室外部分,從上俯瞰形似一個螺旋體,超越了傳統的展覽形式,帶來不斷穿梭於室內與室外的感受。展館就像一本打開的童話書,分“我們如何生活”、 “我們如何娛樂”、 “我們如何設想未來”三章,介紹丹麥人日常生、性格愛好以及對未來的展望。丹麥的象徵、著名雕塑——“小美人魚”第一次走出國門,放置於丹麥館中央,讓參觀者感覺置身于安徒生的童王國。詳情請看世博丹麥館
世博整個展場是建築美學的競技場,各館展示內容或有高下,但展館建築的設計無不挖空心思,出奇致勝,丹麥館同盧森堡館,用不曾出國的國寶來展示誠意,建築外觀吸引人,但館展示內容有待加強,安徒生筆下的美人魚,不論在哥本哈根或世博展館,都是被王子遺棄,孤伶伶的在一個角落.
無論盧森堡或丹麥,光是把國寶運出國就足以表現展示的誠意!
泰國展館設計突出泰國視角和泰式風格,以紅色和金色為主色調,融入泰國傳統建築、藝術以及泰式生活方式中的經典元素。展覽和表演的核心內容可歸納為“和諧”與“融合”,寓意生活在暹羅大地上各種族、各宗教的泰國人和諧地凝聚為一體,表現泰國人文生活與大自然和環境相融合,同時與國際經濟和科技發展接軌。 詳情請看世博泰國館
泰國館不愧是熱門展館,同摩洛哥館一樣是看完就想去泰國觀光的館,館內展示內容豐富,3D電影精彩但仍不及吉林館好看!
以下皆是未入內純照外觀的館.在世博展場,白天夜晚一樣精彩,尤其夜晚,在燈光的變幻下別有一翻風味!
瑞典館的外觀四四方方,很普通,也沒有太過鮮豔的色彩。其實,瑞典人把創意都“藏”在最容易被觀眾忽視的地方。占地3000平方米 的展館由四個方形建築連接組成,共三層,觀眾可以通過十字形透明玻璃通道,穿梭於各個建築物間。從高處鳥瞰,會是一個什麼效果呢?沒錯,是一面瑞典國旗!瑞典館籌辦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個十字形還有一個特殊內涵:如果說灰色方塊代表城市,綠色方塊代表自然,那麼兩個方塊逐步靠近、重疊的地方,就會產生一個十字形,這也是設計瑞典館的一個創意來源———體現城市與自然、城市與鄉村的互動.詳情請看世博瑞典館
這沒記錯的話應是芬蘭館
芬蘭館“冰壺”的外形靈感來源於芬蘭大自然。據介紹,在冰川時期,芬蘭還被埋在冰層之下,由於冰川的融化和流動,芬蘭地殼岩石上就形成一個洞穴,在這個渾然天成的洞穴深處留下了一塊光滑的圓石,被後人稱作“甌穴”,也就是現在芬蘭館“冰壺”的設計靈感。“冰壺”的白色外牆採用了一種新型紙塑複合材料,這種來自芬蘭的創新建材將通過上海世博會芬蘭館首次大規模應用和展示。詳情請看芬蘭館
波蘭展館外形抽象且不規則,表面佈滿鏤空花紋,仿若民間剪紙,使參觀者獲得有趣的視覺體驗:色彩變幻的光線穿過剪紙圖案在館內營造一種明暗錯落的效果。展館內部空間靈活,牆體可作為螢幕,播放反映波蘭城市生活的影片。建築本身融入了波蘭人對生活的創造力和想像力,演繹“波蘭在微笑”的主題。詳情請看世博波蘭館
瑞士館外牆會"隨風發光"
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亮相的瑞士館,將會被一層神奇的紅色“幕帷”包裹,這層幕帷不僅可以自然降解,還會隨風發光。穿過幕帷,瑞士館的纜車還將帶著參觀者漸漸升到瑞士館的館頂,完成一次從瑞士城市到鄉村的美妙旅行,詳情請看瑞士館
展館在傳統的塞爾維亞建築基礎上改造而成,以體現編織工藝為外觀設計理念。造型極具現代感和空間感,外牆上大量的LED在夜晚呈現出絢麗的燈光,把展館烘托得別樣美麗。館內設大廳、展區、休閒區等,以“時間”為重要元素,串聯起眾多有趣的別具一格的網格狀展館外形和簡潔的現代元素融為一體,顯現了土庫曼斯坦作為中亞大國的風姿。展館內部以亮色與棕黃色、淺灰色等進行空間配色,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石油延續城市夢想”為主題,通過實物、多媒體等形式展現新時代的土庫曼斯坦的風土人情及地理風貌。詳情請看塞爾維亞館
巴基斯坦展館等比例複製建於16世紀的拉合爾古堡。館內展現充滿活力和現代元素的巴基斯坦。參觀者可以翻閱電子書瞭解巴基斯坦的文化和城市發展,觀看水幕投影,通過影像走近巴基斯坦的古老文明和宗教,在球幕影院內身臨其境地感受巴基斯坦的城市街景。詳情請看巴基斯坦館
土庫曼斯坦作為中亞大國的風姿。展館內部以亮色與棕黃色、淺灰色等進行空間配色,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石油延續城市夢想”為主題,通過實物、多媒體等形式展現新時代的土庫曼斯坦的風土人情及地理風貌。詳情請看土庫斯曼館
以色列展館由兩座流線型建築體組成,似環抱在一起的雙手,又似一枚海中的貝殼。三大體驗區盡顯“創新與未來”。在“低語花園”,參觀者可以同自然對話;在“光之廳”,可以與猶太人的歷史進行交談;在“創新廳”,飄浮在三維空間裏的光球360°呈現視聽盛宴,展現以色列的科技創新成果。詳情請看以色列館
俄羅斯館是這次世博行的遺珠,受限於家中老弱婦孺有限的体力,無法親眼看看大家口中"童話"般的佈置.
展館建築既似花朵,又似“生命樹”,12個“花瓣”形成塔樓,頂部的鏤空圖案則表現了俄羅斯各民族的裝飾特色。夜晚,塔樓的白金顏色會變成黑、紅、金色,三種顏色交相輝映象徵著俄羅斯傳統文化。塔樓的“根部”蜿蜒至中央廣場的“文明立方”,形成“人”形標識。其外部裝飾元件可以自由排列,形成巨幅“活動畫面”牆。詳情請看俄羅斯館
展館外牆以非洲木雕為裝飾,張揚安哥拉的民族特色。館內展品包括富有民族特色的雕刻和繪畫,融合展區的現代科技展示手段,不僅表現出安哥拉與水難以割捨的淵源,也對其城市發展的可持續性進行了探索和展示。詳情請看安哥拉館
馬來西亞展館由兩個高高翹起的坡狀屋頂組成,猶如一艘遠航而來的“木船”。展館一層,外廊和入口部分以伊斯蘭教清真寺為原型,體現伊斯蘭教作為馬來西亞國教的重要地位;屋頂被柱廊架起,在表現手法上類比傳統長屋的模式。展館外牆則借鑒了馬來西亞傳統印染的紋理,由蝴蝶、花卉、飛鳥和幾何圖案組成。詳情請看馬來西亞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