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到了此次的主行程,塔爾寺曬大佛,為了看這個,甚至犧牲了往後幾天最漂亮的草原景色,我們行程以塔爾寺展佛節農曆四月十五日前後展開.以下資料來自百度百科.
保护的角度,防霉变和虫咬,更重要的是寺庙僧人和信教群众对佛祖朝拜供养的一种特殊方式。佛像实际是一种特制的大唐卡,它是一种卷轴画中极其稀少的珍品。展佛之日,当东方第一缕曙光照射到大地之时即为佛像展开的最佳时辰,故展佛又称晒佛。晒大佛,在每年农历四,六月两次法会时举行,意思是为纪念释迦牟尼诞生,成道,涅槃和弥勒出世及宗喀巴诞生,涅槃;通过晒佛让信徒们瞻仰佛像,沐浴佛恩,并防佛像遭蛀。塔尔寺有“狮子吼”,“释迦牟尼”,“宗喀巴”,“金刚萨捶”四种巨大的堆绣佛像,每次只晒一种,在寺院山坡上展晒。晒佛仪式非常隆重,观众极多,蔚为壮观。[15][18-19]
上圖是展佛結束前喇嘛的祝禱.當天其實天空灰溕溕的,從西寧直接搭公車到塔爾寺,乘車點是在管理站,車資3rmb,車程一小時.一如先前所預料的,車上擠滿了人.
因為天空陰晴不定,後來得知天氣不好是不曬佛的,在這情況下就雇個導遊把塔爾寺逛了一圈,塔爾寺其實不大,比起之前的札什倫布寺和之後的拉不楞寺只能說小巫見大巫.在導遊中導遊說要展佛的馬己經備好了,導覽結束後沒想到真的看到了,看來小賴的運氣還不錯,小賴一行人到了沒多久就要收起佛像了,從圖中看這次展的佛像是宗喀巴大師.
上圖,把唐卡送回寺廟的前導隊伍.
從上下圖中就可知收佛像絕不是簡單的事,由於是在陡坡展佛,這麼大的唐卡往上收需要大家同心協力,而且愈到後來就愈來愈重,愈不好收.
把唐卡扛回寺中相對輕鬆多了,這時有一些或許是遊客或許是信徒都來扛唐卡,沾沾喜氣.
還有祭拜完的酥油也是大家搶著要,一群人就搶著沾酥油,如上圖所示,把壺倒過來看還有沒有剩下的酥油,藏傳佛教的酥油大約同於漢傳佛教的灑淨水吧!有經過加持的.
上下圖,塔爾寺三絕之一的酥油花,原來酥油可以做成這樣子,各種造型,神佛及極樂世界等.
雖然塔爾寺酥油花不錯,不過拉不楞寺的更有看頭!
關於塔爾寺三絕,除了酥油花外都不能照相,而那堆繡只有少數小小幾幅掛在大廳上,不能靠近欣賞,還有曬佛及跳舞都有看到.關於塔爾寺三絕,請看百度百科
塔爾寺的酥油花,壁畫和堆繡被譽為“藝術三絕”,到
青海,不去塔爾寺是遺憾;去了塔爾寺,不看“三絕”更遺憾![3]
壁畫
壁畫是各殿宇牆壁上的繪畫。大多繪於布幔上,也有直接繪于牆壁和棟樑上。壁畫顏料採用石質礦物,色彩鮮豔,經久不變。壁畫屬喇嘛教宗教畫系,與漢畫有些不同,具有濃郁的印藏風味。壁畫內容大多取材于佛經黃教諸密乘經典。畫面情節屬黃教內容,人物主次多屬密乘教義。整幅畫面構思巧妙,佈置適然,色調和諧,精巧細膩,層次分明,千資百態,栩栩如生。[3] 酥油佛像
酥油花就是用酥油(手工製成的黃油)跳板各色顏料而製成的油塑藝術品。相傳酥油花源於西藏.唐文成公主與土蕃王松贊干布結親時,曾從長安帶去一尊佛像供奉在拉薩大昭寺內.嚴寒的冬季,無鮮花獻佛,信徒們為了表示敬意,就用酥油製成花,供奉於佛像前。從此相沿成了藏族人民的習俗。1594年,酥油花傳到了塔爾寺,經該寺藝僧苦心鑽研,使其在題材和工藝上有了新的發展,成為塔爾寺獨有的一種高超的油塑藝術。每年農曆正月十五燈節時,藝僧將精心製作的酥油花在寺內展出,成為一年一度的寺內盛會。數以萬計的來自四面八方的各族群眾和中外遊人,面對美妙絢爛的酥油花,讚不絕口,流連忘返。[3]
堆繡
堆繡是塔爾寺獨創的藏族藝術品種之一。它用各色的綢緞剪成所需要的各種形狀,如佛像,人物花卉,鳥獸等,以羊毛或棉花之類充實其中,再繡在布幔上,由於中間突起,有明顯的立體感。本寺大經堂內懸掛有“十八羅漢”等堆繡藝術產品。堆繡包括刺繡和剪堆兩種,其內容題材大多來源於佛教故事和宗教生活等,製作精細,圖案別致,形象生動,繁複奇絕,是本寺獨創的傳統藝術,是僧侶藝術的傑作。[3]
在逛完的塔爾寺和看完曬大佛後,接下來的重頭大戲就是金剛舞.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