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是翻攝於西藏博物館內的大幅照片,主題是林芝濕地,真希望小賴也能拍出這樣的相片,從色澤及解析度來看,應是大型底片機所拍.
在大陸一般景點門票是出乎意料的貴,但各省的博物館倒是不收門票錢,而且除知名博物館外(上海,北京)遊客倒也不多,記得帶台胞證就是了.上下三幅分別是赤唐,金唐及黑唐,當地的導覽告訴我,最有價錢的就是下面的黑唐.
上圖就是黑唐,市面上很少見,除導遊外,小賴再導覽回去時警衛再次跟小賴強調最有價值的就是這副黑唐.關於唐卡,請看維基百科.
依所用材料不同,可分為:
- 國唐:用絲綢等拼貼縫合、編織等方式製作,又可分為絲面、繡像、絲貼、手織、版印5種。
- 止唐:用顏料畫在布上,表現形式有金唐、赤唐、黑唐等多種,有的還有珠寶鑲嵌其間。畫唐卡所用的顏料都是礦物質顏料和金箔,不但色彩艷麗而且可以保持幾百年依然鮮艷如初。
以下資料來自百度百科.
貝葉經 貝葉經是用生長于南亞的貝多羅樹的樹葉製作而成的梵文經書。由於古印度人在製作貝葉經時採用了很多獨特的藥物處理方法,因而貝葉經不乾裂、不捲曲、不蟲蛀、不黴變,是保存完好的稀世珍寶。是研究早期佛教史和佛教文化難得的第一手資料。
上圖是決定達賴的金瓶,下圖就是著名的拉薩魔女,可惜真品現在在北京故宮.以下資料來自百度百科.
用金瓶掣簽的方式來認定藏傳佛教最高等的大活佛轉世靈童,是清王朝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正式設立的制度。自清朝以來,藏傳佛教活佛達賴和班禪轉世靈童需在中央代表監督下,經金瓶掣簽認定。歷史上,第十世、十一世、十二世達賴喇嘛和第八世、九世、十世班禪額爾德尼以及第五世、六世、七世、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經由該儀式產生。
傳說
關於西藏地形是女魔仰臥之形的傳說還要追溯到西元七世紀文成公主進藏的時候。吐蕃當時正是佛法初興之時,它從多方面吸收外來的佛教文化。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爾赤尊公主先後同藏王松贊干布聯姻,分別從本國帶來釋迦牟尼佛像等佛物進藏就是吐蕃當時接受佛教文化的重要標誌。寺廟是安置佛像、傳播佛教思想的主要地方,也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組成。但是尼泊爾赤尊公主在宮前修建寺廟不成,於是以重金禮請唐文成公主為其推測建寺地址。據說“文成公主依據中原的《八十種五行算觀察法》來細推觀察,而知道雪域西藏的地形,儼若羅刹魔女仰臥的形狀”。而且進一步勘察得知,拉薩臥塘湖即女魔的心血,三山乃魔女的心竅和脈絡、繞木齊(小昭寺)為龍神所居,魯浦(藥王山東崖下的查拉魯浦)為黑惡龍棲息地,達瓦澤獨幹毒樹下是鬼魅及非人所居處,東南的一處地熬,狀如大象上陣等等。於是先調理拉薩及其附近的風水,鎮住女魔的心血要害,在布達拉宮山上已修建了王宮,鎮了女魔的心骨。尼紀赤尊依照文成公主的推算。以山羊駝山,填平臥塘湖,在其上建大昭寺,供奉佛像。經過綜合治理,使拉薩具足了八吉祥之相。然後著手在衛藏四茹修建鎮魔十二寺,以鎮女魔四肢關節,普稱鎮壓女魔膨體的十二神廟,據說這是制狀女魔的十二不移之釘。
編輯本段地理·典故
先在衛藏四茹建四鎮邊寺:即在約茹女魔的左肩上建昌珠寺。地在今山南地區乃東縣昌珠區。地處雅隆河東岸,據說原為水池,水裡有妖魔作怪。藏王松贊干布變化神通,化作大鵬剪除水怪,水塘乾涸,在此建昌珠寺今猶存,建築規模宏大,寺內文物很多,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伍茹女魔的右肩上建噶澤寺,地在今拉薩以東墨竹工卡縣境秀絨河與馬曲河匯合處,馬曲河東岸。據劉立千先生考證,這裡原有兩座古廟
,一是松贊干布王紀芒薩赤薑所建,屬於四鎮邊大寺之一。一是赤松德贊王時蓮花先生大師收伏毒龍令其發誓保護佛法而為之修廟供祀。也有人認為,塘迦是鎮邊寺廟之一,後宏期為魯梅所重建。
在茹拉女魔的左足上建仲巴江寺,仲巴江或譯仲巴傑,變譯章巴炯,地在今日喀則地區拉孜與彭錯林交界處、古屬茹拉,今在拉孜縣境。位於雅魯藏布江之東。
在葉茹女魔的右足上建藏昌寺(仗章寺),地在今日喀則南木林縣東南土布加地方的雅魯藏布江北岸。
以上為鎮肢或鎮邊四大寺。
珍貴藏品
雙體陶罐 出土於昌都卡若遺址,造型洗練優美、飽滿豐盈、構思巧妙,製作工藝純熟,代表了卡若文化的制陶水準和卡若先民高超的器物造型能力,是新石器時代西藏陶器的代表和點睛之作,也是西藏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五世達賴金印 五世達賴為了獲得清朝中央政府的支持而進京朝覲順治皇帝之後,順治冊封五世達賴所頒之印。該印系純金鑄就,重達8.5千克,印文為漢、藏、滿、蒙四種文字篆刻“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領天下釋教普通瓦赤喇達喇達賴喇嘛之印”。自此,歷代達賴喇嘛均由中央政府認定。
青花纏枝蓮紋花觚 屬佛龕供案上的五供之一,是1736~1799年年間(清代乾隆年間)的作品,由督窯官唐英監製。造型高大精美,青花紋飾秀麗流暢,是乾隆早期的標準器。成對保存,十分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