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丹寺是此次阿里行除拉薩外最後一站了,當初排入甘丹寺是甘丹寺離拉薩較遠,遊客較少,另一個原因是從納木錯直接回拉薩好像太快了,所以中間插了一個景點甘丹寺,雖然對小賴說這是一個可有可無的行程.但後來才知道行程上面有的就一定要去,而事實上一行八個人中只有五個要去,另外三個因為拉薩看太多藏寺了所以沒去,事後對小賴言這個景點確實不錯,清幽,有一點遺世獨立但又不會離世界太遠.
甘丹寺(藏文: 威利:
Dga'-ldan; 藏文拼音: Gandain),位於拉薩達孜縣境內拉薩河南岸海拔3800米的旺波日山上,距拉薩57公里。是黃教六大寺中地位最特殊的一座寺廟,它是由佛教格魯派的創始人宗喀巴於1409年親自籌建的,可以說是格魯派的祖寺,與哲蚌寺、沙拉寺合稱拉薩“三大寺”,清世宗曾賜名為永壽寺。寺院全稱“甘丹朗傑林”,甘丹是藏語音譯,其意為“兜率天”,這是未來佛彌勒所教化的世界。宗喀巴的法座繼承人,曆世格魯派教主甘丹赤巴即居於此寺。
上圖是宗大師的肉身靈塔,當時環塔有一喇嘛不斷繞塔經行.
1419年,宗喀巴在甘丹寺圓寂,靈塔內尚存宗喀巴的肉身靈塔。宗喀巴修行的山洞位於寺廟東頭的制高點上,這也是一處著名的古跡。在它下麵是宗喀巴的寢宮,宮內尚存有宗喀巴的經書、法衣、印章等遺物。
甘丹寺中藏有豐富珍貴的歷史文物,其中有1757年清代乾隆皇帝賜予該寺鑲滿金銀珠寶、書有漢滿蒙藏四種文字的盔甲,國家特級文物、純金汗書寫而成的藏文《大藏經》中的整套《甘珠爾》佛經,由十六羅漢和四大天王等組成的整套二十四幅的緙絲唐卡“唐繡”,這些文物都展示出明清兩代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之間的親密關係。其中二十四幅要展示三周,形成了該寺一年一度規模盛大的“甘丹繡唐節”。以上資料來自百度百科.
下圖是從甘丹寺往外看,從上知甘丹寺有多高了.
當天天氣不錯,下圖是佛光,上圖是錯落有緻的院落
藏式建築大都用石頭搭建,不同於漢式大都用木頭,一個可能的原因是高海拔處木頭不易長而石頭倒是到處都是.藏式寺廟用色大膽,不過漢式寺廟也不遑多讓, 傳統的漢式寺廟以紅黃色為主体,藏式亦同;只是漢式寺廟很注重中軸線,但藏式只是錯落開來.
上圖是院內喇嘛在作午課,下圖則是沙畫壇城,以下資料來自寶蓮禪寺
西藏的沙畫壇城
壇城沙畫,在藏語中叫做的dul-tson-kyil-khor,意思是“彩粉之曼陀羅”。繁華世界,不過一掬細沙。從兩千五百多年前,佛陀親自教導弟子製作沙壇城開始,這門精緻絕倫的宗教藝術,就歷代相承毫無間斷。而在十一世紀,由印度北傳到西藏,保存至今。
天地一壇城
壇城源於印度佛教密宗、系密宗本尊及眷屬聚集的道場,是藏傳佛教密宗修行時必須供奉的一種物件。通俗地說,就是佛的家。藏語中稱"集闊",有"中輪"、"輪圓"之意。在漢譯時,壇城還有曼陀羅、壇場等不同的音譯和意譯。
據佛經記載,印度密教修法時,為防止外道"魔眾"侵入,在修法處劃定界線或修建土壇,並在上面設置諸佛像,表示諸佛聚集或輪圓具足。後來,修法時設置的壇和劃定的界線被稱為壇城或曼陀羅。壇城以立體或平面的方、圓幾何形塑繪神像法器,表現諸神的壇場和宮殿,比喻佛教世界的結構。
壇城是所謂"治"的象徵,"治"的反面就是"亂"。惡劣的天氣,身體的疾病,荒涼的土地,野蠻民族,異教徒之國,這些都是"亂"。通過建立一個壇城可以變"亂"為"治"。所以一個壇城可以表示幾乎所有真實的或意念中之物:人的軀體,一個寺廟,一座王宮,一座城市,一片大陸,一個念頭,一個幻景,一個政治結構。
按照此信仰,世界上每一個事物都是根據一個壇城形象的原始結構而塑造成的,此結構人肉眼看不到。比如說西藏就是一個壇城形象,以拉薩為中心,雪山環繞四周。同樣拉薩也是一個壇城,以大昭寺為中心。而大昭寺自己又是一個壇城,以主祭壇為中心。西藏的政治結構也是一個壇城,以達賴喇嘛為中心,其他活佛環繞四周。壇城是藏傳佛教修煉者不可少的工具,它蘊涵著世界的所有原理。壇城也是做法的工具,用以呼喚鬼神。
上圖是宗大師當年說法的法椅
從拉薩有直接到甘丹寺的公車,早上發車,下午返回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