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圖是到達聖湖後隔天的湖邊,右邊的雪山是標高7694米的納木那尼;相對於昨天下午湖邊的鳥雲,今天早上則是徹底的好天氣!
到達瑪旁雍錯約在中午時分,在此之前有個小湖公珠錯湖面是涷住的,天空是烏雲,好在約略過了二個小時後,聖湖上方開始放晴,讓奈賴一行人得以目睹聖湖湛藍的湖水,從上圖中可以看到湖邊的雲尚未散開,這情形就像小賴之前南疆的帕米爾高原上的白沙湖及黑湖,無論如何,菩薩垂憐,讓小賴可以在燦爛陽光下看中國最透明的湖.以下資料來自互動百科
瑪旁雍湖即瑪旁雍錯(Lake Manasarovar),在西藏阿裡地區普蘭縣城東35公里、崗仁波齊峰之南。其周圍自然風景非常美麗,自古以來佛教信徒和苯教徒都把它看作是聖地“世界中心”,是中國湖水透明度最大的淡水湖,藏發所稱三大“神湖”之一。它也是亞洲四大河流的發源地。
《大藏經,俱舍論》中記載,印度往北過九座大山,有一大雪山,雪山下有四大江水之源……。佛經中說的大雪山就是神山岡仁波切,而四大江水之源指的就是聖湖之母瑪旁雍錯。東為馬泉河,南為孔雀河,西為象泉河,北為獅泉河。“瑪旁雍錯”--“不可戰勝的碧玉之湖”,藏語裡“瑪旁”就是不敗,無能勝的意思。
瑪旁雍湖意為“不可戰勝之湖”。相傳米拉日巴與那惹本窮為爭奪崗底斯山在此鬥法,後來因米拉日巴贏得勝利而命名。幾經滄桑變遷,在人們中形成了許多關於它的宗教和神話故事。佛教經中把瑪旁雍湖稱為“瑪追錯”,意為“冰冷之湖”,它與崗底斯山緊相毗連。
神話傳說中說,龍王那伽是一條蛇精,它和它的屬下都棲息在瑪旁雍湖中。以長在湖中心的一頂巨大的樹上的果實為食,有些果實則掉在水中,沉入湖底,久而久之即變成了黃金。也許是一種巧合吧,據說現在位於瑪旁雍湖東北角的切烏寺以南還不時會撿到金塊,但這裡的黃金很少有人掏取。人們深信,在這裡掏金會招怒神靈,一旦招怒了神靈就會給掏金者帶來各種瘟疫、疾病。
在印度的神話中,瑪旁雍錯是大神Brahma用意念形成的,因為他的兒子在神山苦行後需要一個地方洗澡。因此印度教徒通常都會在轉湖途中到湖中洗浴,而藏民一般只是步行或磕長頭轉,並不下水。至於旅行者,雖然在最溫暖的時候湖水也很冷,而且湖邊的風很大,但還是有很多人想藉此洗清一生的風霜和內心的不安。
很多書籍和經典描寫瑪旁雍錯的水“像珍珠一樣”,喝了以後能洗脫“百世罪孽”,幾乎所有的藏族老百姓也會稱讚瑪旁雍錯的水“很甜”
如果包友住在然鳥寺旁,別忘上然鳥寺,從高處眺望聖湖;如果是透過西藏足跡安排的行程,沒意外的話應該就住在這了,下圖是寺塔旁的六字大明咒碑石
這也是看日出的好地方,不過是日出,看不出聖湖的顏色,倒是然鳥寺周邊被染成一片金黃.可惜小賴爬錯山頭了,如果爬到然鳥寺對面的山頭,也許可以看到納木納尼日出;下次有興趣的攝友,可以早點察看地形!
然鳥寺的白塔比較古樸,刻有六字大明咒的石碑及牛角在日出的光線下一片金黃
小賴住的地方,也就然鳥寺附近,是一個既可看到神山岡仁波齊及聖湖的地方,上圖是聖湖日出時的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