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凡爾賽宮(法語:Château de Versailles)位於法國巴黎西南郊外伊夫林省省會凡爾賽鎮。1682年至1789年是法國的王宮。1979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凡爾賽宮所在地區原來是一片森林和沼澤荒地。1624年,法國國王路易十三以1萬里弗爾的價格買下了117法畝荒地,在這裡修建了一座二層的紅磚樓房,用作狩獵行宮。當時的行宮擁有26個房間,二樓有國王辦公室、寢室、接見室、藏衣室、隨從人員臥室等房間,一層為傢具儲藏室和兵器庫。
1660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參觀財政大臣富凱(Fouquet)的沃子爵府邸(Chateau Vaux-le-Vicomte),為其房屋與花園的宏偉壯麗所折服,當時王室在巴黎郊外的行宮——聖日耳曼宮、凡塞訥宮、聖克魯宮等無一可以與其相比。路易十四憤怒他不盡職守之餘將富凱以「貪污」罪名投入巴斯第監獄,並命令沃子爵府邸的設計師勒諾特(André Le Nôtre)和著名建築師勒沃(Louis Le Vau)為其設計新的行宮。
由於16至17世紀的巴黎市民不斷發生暴動,在1648年至1653年還發生了兩次規模巨大的投石黨叛亂,所以路易十四決定將王室宮廷遷出混亂喧鬧的巴黎城。經過考察和權衡,他決定以路易十三在凡爾賽的狩獵行宮為基礎建造新宮殿。為此徵購了6.7平方公里的土地。勒諾特在1667年設計了凡爾賽宮花園和噴泉,勒沃則在狩獵行宮的西、北、南三面添建了新宮殿,將原來的狩獵行宮包圍起來。原行宮的東立面被保留下來作為主要入口,修建了大理石庭院(Marble Court)。
凡爾賽宮大理石院,正面的二層紅磚樓房即路易十三的狩獵行宮
1674年,建築師孟莎(Jules Hardouin Mansart)從勒沃手中接管了凡爾賽宮工程,他增建了宮殿的南北兩翼、教堂、桔園和大小馬廄等附屬建築,並在宮前修建了三條放射狀大道。為了吸引居民到凡爾賽定居,還在凡爾賽鎮修建了大量住宅和辦公用房。為確保凡爾賽宮的建設順利進行,路易十四下令10年之內在全國範圍內禁止其他新建建築使用石料。
1682年5月6日,路易十四宣布將法蘭西宮廷從巴黎遷往凡爾賽。凡爾賽宮主體部分的建築工程於1688年完工,而整個宮殿和花園的建設直至1710年才全部完成,隨即成為歐洲最大、最雄偉、最豪華的宮殿建築,並成為法國乃至歐洲的貴族活動中心、藝術中心和文化時尚的發源地。在其全盛時期,宮中居住的王子王孫、貴婦、親王貴族、主教及其侍從僕人竟達36000名之多。在凡爾賽還駐紮有瑞士百人衛隊、蘇格蘭衛隊、宮廷警察、6000名皇家衛隊、4000名步兵和4000名騎兵。為了安置其眾多的「正式情婦」,路易十四還修建了大特里亞農宮和馬爾利宮。
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時期,在凡爾賽宮花園中修建了小特里亞農宮和瑞士農莊等建築。
凡爾賽宮殿後側及花園
1789年10月6日,路易十六被民眾挾至巴黎城內,凡爾賽宮作為王宮的歷史至此終結。在隨後到來的法國大革命恐怖時期中,凡爾賽宮被民眾多次洗掠,宮中陳設的傢具、壁畫、掛毯、吊燈和陳設物品被洗劫一空,宮殿門窗也被砸毀拆除。1793年,宮內殘餘的藝術品和傢具全部運往羅浮宮。此後凡爾賽宮淪為廢墟達40年之久,直至1833年,奧爾良王朝的路易·菲利普國王才下令修復凡爾賽宮,將其改為歷史博物館。
凡爾賽宮外立面,可見其橫向的古典主義三段式劃分
凡爾賽宮宮殿為古典主義風格建築,立面為標準的古典主義三段式處理,即將立面劃分為縱、橫三段,建築左右對稱,造型輪廓整齊、莊重雄偉,被稱為是理性美的代表。其內部裝潢則以巴洛克風格為主,少數廳堂為洛可可風格。
凡爾賽宮的建築風格引起俄國、奧地利等國君主的羨慕仿效。彼得一世在聖彼得堡郊外修建的夏宮、瑪麗亞·特蕾西亞在維也納修建的美泉宮、腓特烈二世和腓特烈·威廉二世在波茨坦修建的無憂宮、以及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修建的海倫希姆湖宮(Schloss Herrenchiemsee)都仿照了凡爾賽宮的宮殿和花園。
但是,凡爾賽宮過度追求宏大、奢華,居住功能卻不方便。宮中沒有一處廁所或盥洗設備,連王太子都不得不在臥室的壁爐內便溺。路易十五極端厭惡寢宮,認為它雖然寬敞、豪華,卻不保暖。
政治活動
為了消除勢力強大的法國地方貴族(如孔代親王家族)的割據和叛亂危險,凡爾賽宮落成之後,路易十四即將全國主要貴族集中於凡爾賽宮居住。從1682年到1789年,法國的政治、外交決策都在凡爾賽宮決定,凡爾賽成了事實上的法國首都。
為了顯示王權的威嚴,路易十四和路易十五經常在宮中舉行場面浩大壯觀的典禮、晚會、舞會、狩獵和其他娛樂活動。1751年路易十五為慶祝長孫勃艮地公爵降生而舉辦的煙火晚會消耗了66萬里弗爾的焰火,1770年路易十五為王太子舉行的婚禮花費達900萬里弗爾。在其顛峰時代——路易十五晚期和路易十六早期,維持凡爾賽宮廷的費用佔法國歲入的四分之一。但這些活動收到了一定的成效:路易十四登基以前勢力雄厚、心懷不滿、屢屢反叛的法國大貴族至路易十四時代已被奢靡的宮廷生活所籠絡腐化,甚至以受邀居住於宮中為榮,爭先恐後地仿效國王及宮中的禮儀、著裝,擔心失去國王的寵幸。
1789年6月20日,法國國民會議會場被封閉後,會議中的第三等級代表和一些下級僧侶、激進貴族前往凡爾賽宮室內網球場集會,簽署了著名的《網球場宣言》,宣誓稱如未能為法國制訂出一部成文憲法,就絕不解散。
1870年普法戰爭期間,凡爾賽宮被普魯士軍隊佔領,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鏡廳內加冕成為德意志帝國皇帝,同年2月26日在凡爾賽與法國簽訂了初步和約。此後入住凡爾賽宮的梯也爾政府策劃了鎮壓巴黎公社的行動。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協約國於1919年6月28日在鏡廳與德國簽訂了《凡爾賽和約》,1920年6月4日在大特里亞農宮簽訂了同匈牙利王國的特里亞農和約。1937年,凡爾賽宮作為歷史博物館對公眾開放。法國總統和總理多次在宮中和花園中舉辦外事活動,召開國際會議,簽署國際條約。
1789年的凡爾賽宮平面圖
凡爾賽宮的主要景觀集中於主樓二層和花園中。
大理石庭院:凡爾賽宮的正面入口,是三面圍合的小廣場。中央的建築原為路易十三的狩獵行宮,路易十四時加以改造,保留原來的紅磚牆面,並增加大理石雕塑和鍍金裝飾。庭院地面用紅色大理石裝飾。庭院正面一層為瑪麗·安托瓦內特的私室和沙龍,二層為國王寢室。
海格立斯廳中”西蒙家的盛宴”取材自聖經最後的晚餐
海格立斯廳中的壁爐,這是著名雕刻家Vase的銅雕,刻劃出希臘神話海格立斯獵取涅墨亞的故事
海格立斯廳(Salon d'Hercule):位於主樓二層東北角與北翼的連接處,連接中路宮殿和北翼與王家教堂。路易十四時代,這裡是王家小教堂,後改為國王接見廳。
豐收廳(Salon de l'Abondance):在海格立斯廳之西,北面為花園的拉冬娜噴泉。前臨樓梯,豐收廳為入宮覲見國王的禮儀路線主要入口。廳內存放有歷代國王的獎章及珍寶收藏。
維納斯廳,圖中有三位女神一起為維納斯戴上花冠,而維納斯手裡花環下方串連著戰神,火神,酒神,海神主神朱庇特及天使等
維納斯廳:又名金星廳。在豐收廳之西。路易十四時代,廳內有檯球桌和一整套純銀鑄造、精工鏤刻的傢具。這些傢具後來被熔化鑄造銀幣,以彌補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的開支。
維那斯廳中路易十四的半身像,周邊裝飾著金色門扉
上為月神廰中路易十四的半身像,以下數幅是月神廳中的天花板,可能要對希臘神話有所了解才知在描繪什麼故事
黛安娜廳:又稱月神廳,位於主樓二樓北側,維納斯廳之西,牆壁用各種精美瓷器裝飾。
戰神廳中瑪爾斯駕馭著戰狼拖曳的戰車
瑪爾斯廳:又名戰神廳或火星廳,在黛安娜廳之西。天花板上有奧德朗的油畫《戰神駕駛狼馭戰車》。大廳內壁爐兩端有大理石平台,曾經布置檯球桌。波旁王朝時期的國王經常在此召開宮廷音樂演奏會或賭博牌會。
水星廳中墨丘利駕馭著兩隻公雞拖曳的戰車,周邊還有許多拿著樂器的天使
墨丘利廳:又名水星廳或御床廳,在瑪爾斯廳之西。廳內有一張大床,圍以銀質欄杆,還有一座純銀大壁櫥。牆壁上圍有金色和銀色錦緞。路易十四的幼子安茹公爵(後來成為西班牙國王腓力五世)曾在此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