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頂臥佛是寶頂大佛灣最大的一尊造像,也是大足石刻最大的一尊造像。全長31米 。這尊佛像是橫臥著的,人們就叫它臥佛。佛經里沒有這种叫法,應該叫釋迦涅盤圣跡圖。“涅盤”實際上就是死了的意思,但它和一般人所說的死又不一樣。涅盤是佛教的最高境界,是修行圓滿,從生老病死以及各种欲望憂慮的苦海中解脫出來,進入“不生不死”、盡善至美的理想境地。這也是眾生皈依佛法后所追求的最高理想。因此,這幅圖畫給人的感覺是肅穆宁靜的气氛,而沒有惊恐慌亂的情景。
釋迦頭北腳南,背東面西,右側而臥。兩眼半開半閉,似睡非睡,安祥,平靜。在釋迦面前從地里涌出18弟子,或內向,或外向,或合掌而立,或手捧香花水果,或手持如意,或側首佇望,皆作悲慟狀。表現了弟子對逝者崇敬厚
愛而依依眷戀之情。
資料取自:大足之窗
佛像的正中有一香案,上面擺著香花水果等各种供品。香案上香煙繚繞,上達云端。云端上有女像9人,有說是天女,有說是釋迦眷屬。如是眷屬,中間是釋迦母親摩耶夫人,左邊是他姨媽。摩耶夫人生下釋迦几天就死了,釋迦由他姨媽帶大,右邊是釋迦的妻子,是鄰國的一個公主,長得非常漂亮。這三個都比釋迦先死。她們在天宮聞得噩耗就率眾眷屬從天而降,手捧鮮花水果,迎接釋迦圣靈。
安岳的臥佛溝,北京的臥佛寺,敦煌千佛洞,甘肅麥積山,合川千佛岩等處,都有全身臥佛像。唯有寶頂山這尊臥佛是半身像。他下半身隱入石岩之中。這种意到筆不到的手法,有种于有限中產生無限聯想的藝術效果。故大足民間對寶頂山臥佛有“身在大足,手摸巴縣,腳踏瀘州”的說法,給人以無限想象的翅膀。
在北山及寶頂,都有一批即將畢業的學生在臨摹
一組圖就是父母照顧我們的一生
1. 投佛祈求嗣息圖,一對年輕夫妻於佛前默默祈求子嗣,希望香火能夠傳承
此組為此系列十一組的中心,故事左右各五組一一展開
2. 懷胎守護恩,婦女懷有身孕,皺著眉頭坐在板凳上.
3. 臨產受苦恩,以手撫腹,痛不堪言,產婆單腳跪地,手挽衣袖,準備接生;端公手持經書,念咒驅邪
4. 生子忘憂圖,妻抱嬰兒,丈夫在逗小孩
5. 咽苦吐乾恩,榜題為”甘讓兒子食,苦留自家吃,不世知恩少,他時報德難”
6. 推乾就濕恩,半夜小孩尿床,媽媽就睡濕的那一邊,而兒子就睡乾的那一邊,很多媽媽應該都會有這動作
7. 哺乳養育恩(上左圖),上右圖是咽苦吐乾恩
8. 洗濯不淨恩
9. 偽造惡業恩,父母雖知殺生會造業下地獄,但為了兒子的口腹之慾甘願下地獄
10.遠行懷念恩,兒子即將遠行,年邁的雙親正在送行,上左邊是洗濯不淨恩
11.究竟憐憫恩,兒子八十歲仍跪於百歲父母之前
大佛母孔雀明王經是密宗經咒,密教認為此經能讓種種病害消除,該龕內孔雀明王蓮台,座下孔雀展翅欲飛,左邊二天王執鞭怒視,右側有阿修羅菩薩等.此龕主要表現阿修羅與帝釋天戰鬥的故事.
觀經是佛教淨土宗三大經典之一,另二部是阿彌陀經驗無量壽經.寶頂是依觀經而開鑿,上部是西方三聖,十六觀位於左右兩側,中下部是三生九品.
大勢至菩薩
在佛教看來,人按行善積德智慧資質的差異分為上中下三品,每品又分為上中下三生.上品上生者進入天堂佛菩薩都要來迎接,並為其放光明,而下品下生者則受苦無窮,歷經劫難.
經變圖下品中生的造像
觀無量壽佛經變相,龕正中的是西方三聖,即阿彌陀佛,觀音,大勢至菩薩,三聖上方,巍然屹立著七寶樓閣,錯落有致的亭台樓榭中,九曲柵欄與下界相通,三聖的下方,刻”三品九生”的眾生像.
經變圖中的吹笛女,舞蹈者及拍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