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觀音洞  位於插霄峰西北山腰間。自然石洞,進深8.6米 ,面積43平方米 。洞壁雕有觀音像一尊,左通幽窟,深不可測。一眼石泉自石壁傾瀉而下,積蓄玉池,清冽甘美。洞內寬敞明亮,鼕暖夏涼。現有一尼禪住,有禪房數間。

 

 

 

1. 九華山簡介(部份內容摘自以下連結)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九華山,原名九子山,詩仙李白贊其九峰秀如蓮花,有靈山開九華之吟,故得名九華。她與五台、峨眉、普陀合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有蓮花佛國的美譽。
   
現已開放山前、九華街、閔園、天台、花台五大景區,環行步道30余公里,風景區總面積約120余平方公里,區內現存寺廟94余座,僧尼700余人。

 

 

 

    地藏道場
   
九華山佛教歷史悠久,號稱地藏菩薩道場。
   
佛教自晉時傳入,唐代盛極一時。唐開元年間,新羅國高僧金喬覺渡海來到此修行,稱地藏菩薩轉世。他圓寂後,九華山被闢為佛教地藏菩薩的道場。
   
在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中,九華山以香火甲天下,是善男信女們的朝拜聖地。

 

 

 

    九華美景
   
九華山四季分明,風光旖旎,奇峰、怪石、雲海、佛洞眾多,以東南第一山名揚天下。
   
九華山風景最著名者,有九華十景:天台曉日、化城晚鐘、東崖晏坐、天柱仙蹤、桃岩瀑布、蓮峰雲海、平崗積雪、舒潭印月、九子泉聲、五溪山色。
   
此外,還有九華新十景:花台春色、大鵬聽經、觀音慈航、鳳凰古松、閔園竹海、甘露靈繡、摩空聖跡、神光異彩、祗園晨曦、龍池飛瀑。

 

     

 

    門票:通票190元。
       
   

 

    小貼士:憑大門票可以免費搭乘景區內的班車去各個景點,有效期3天。

 

 


2. 實用連結

 

   大陸攜程

 

   先鋒旅遊(簡体)

 

   九華山旅遊網

 

 

 

3. 遊歷

 

   遊黃山時自己一個人順道去的,去的時侯師父千交待,萬交待山腳下有人會自願當響導,到時遊完山後去他家飯館吃飯即可,我找了一個女響導,真的陪你爬完山,上上下下其實也蠻累人的,最後中午至他家吃飯,花了二百人民幣,飯菜也很好吃,但我下次再去還是自己一個人爬比較好,因為在山腳下講好免費導遊,但上山就另一副嘴臉,而且這些人不會帶你到比較遠的地方,所以想去九華後山也顧及這個響導而未能如願,所謂請神容易送神難,總不能在山上跟他講我不要你了吧,佛門勝地還碰到這種事還有這種人,真的阿彌陀佛!

 

   都還沒有看到九華山的代表景點古拜經台,所以有機會我會再去的.

 


 

 

 

老虎洞  位於棋盤石下方。天然石洞,進深遠援9米 ,面積圓苑援遠平方米。內有細泉從洞西滲出,傳說洞為虎穴,伏虎禪師曾馴服猛虎,移棲洞內。清初洞南建有伏虎寺,有僧居住,今存遺址。古洞石門鐫刻楹聯:伏虎降龍地,仙洞名山場。洞頂上有古松數株,盤根曲爪深扎石隙。東南有石塔墓,四周叢林密布,境極清幽。

 

第一張是觀音洞,這一張是老虎洞,廟蓋成這樣,很有特色,這就是我還想再去的原因和理由!

 


 

肉身寶殿  位於神光嶺,全國重點寺院,安徽省文保單位。始建於唐貞元年間,原為3層石塔,安葬地藏肉身,俗稱肉身塔,又名“”地藏墳。因塔墓之地曾現圓光,後人名此地為神光嶺。至宋代始建塔院,明代塔院建殿,以殿護塔,規模宏偉,後歷代均有維修。

 

 

 

 

1979年對外開放後曾作兩次小型維修,由於風雨剝蝕,梁柱嚴重損壞,形成危房。1993年安徽省文物和宗教部門共同批復,住持僧聖富按原貌重修,在有關專家指導下,修舊如舊,保持了原貌。同時復建塔北的鐘、鼓二樓。重修的肉身寶殿長、寬、高各16米 ,建築面積256平方米 。宮殿式,歇山頂雙重檐,鐵瓦蓋頂,角凌空,琉璃生輝。殿周回廊雕梁畫棟,20根石柱昂然挺立。殿中為1.8米 高漢白玉塔基,上矗78面木質寶塔一座,每層佛龕供8尊金地藏坐像,計56尊。木塔東西為十殿閻羅站像,塔西佛臺刻有38幅漢白玉浮雕。殿南門上懸黑底金字小篆橫額,為北洋時期總統黎元洪書寫的眾生渡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地藏菩薩誓願;

 

 

 

 

 

 

北門上懸青花古瓷的異體字)身寶殿豎額,其下方為東南第一山大匾。殿北廣場開闊,布金勝地金碧輝煌。據傳金地藏肉身因明時被某狀元刺後移至該塔底,又傳佛教僧眾每60年打開一次地宮,探視地藏靈跡,且添油進香。這些均無確鑿的史料佐證,但我們相信唐人費冠卿的記述,他在《九華山化城寺記》中記述了僧地藏肉身置石函中,三年後開缸顏狀如生,後建塔供奉。因此地藏肉身的存在,毋庸置疑。唐人一夔《金地藏塔》詩雲:渡海離鄉國,辭榮就苦空。結茅雙樹下,成塔萬花中。肉身寶殿是九華山佛教的宗祠,是聖地的像征。這裡綠蔭環抱,環境優美,遊人如織,香火旺盛。每逢地藏法會,這裡人山人海,守塔拜塔,盛況空前。金地藏靈場千古,肉身塔萬祀千秋。

 


 

位於山腳下的廟




 

位於稜線上的東崖禪寺,可以想像在這裡看夕陽一定會很美!

 

東岩雲舫又名晏坐岩,“東崖晏坐”,古為九華十景之一。該處外觀巨岩方正、高聳山頂,其形如舫。頂平闊約200平方米 。相傳僧地藏初來九華山時,常晏坐岩頭誦經觀景,故又名晏坐岩。明王守仁曾兩次於岩頭端坐,與和尚談經論道。繼僧地藏、王守仁之後,文人名士爭相仿效,並以東岩為題,留下眾多詩文。

 

東崖雲舫風光秀美,勝跡眾多。相傳金地藏初到九華山時,在東崖宴坐禪修,宴坐岩為金地藏遺跡之一。南側為身岩(又名飛身處

 

 

 

 

 

東岩雲舫清代建有東岩上院,五層樓閣。1934年毀於火災。岩東懸崖千仞,中有堆雲洞;南有錦衣石和“飛身處”、“雲舫”等石刻,西有鐘亭。登上雲舫巨岩,東可望天柱、五老諸峰;南可觀天臺、十王、缽盂等峰;西可看神光嶺、肉身殿;鳥瞰九華街,化城寺等古刹盡收眼底;極目北眺,長江如練,橫於天際;雲霧時而從兩側峽谷冉冉升起。佇立雲舫,如乘艨艟巨艦,航行在浩淼煙波之上。

 

 

 

 

 

 

 

 

明代哲學家、教育家王守仁(世稱 陽明 先生),曾兩次遊覽九華山:弘治十四年(西元1501年)春和正德十五年(西元1521年)正月至三月。王陽明重上九華,宦官曾派遣心腹“錦衣衛”成員暗中盯梢,他卻佯裝不知,晏坐岩頭學老僧。那“錦衣衛”曾坐在東崖的一塊岩石上窺視過王陽明,這一岩石後來被稱為“錦衣石”。

 

 

 

 

 

 

東岩雲舫旁有東崖鐘樓,前行有東崖禪寺、觀音庵等景。再前行可到百歲宮及新建的五百羅漢堂。

 

 

 

本篇文章來源於博雅旅遊網(cn.bytravel.cn) 轉載請以鏈結形式注明出處 網址:http://cn.bytravel.cn/art/ahj/ahjhsdyyjs(t)/

 

 


 


 

正在插香的善男信女,這是百歲宮的香爐!



看 點

 

    九華山四大叢林之一,供奉身應身菩薩無瑕和尚肉身。
   
佛殿內部有石洞和巨石,有的巨石稍加劈鑿,成為別致的佛座,由此可見匠心之巧。

 

導 游

 

    在東峰之巔,外表有如民宅,其實是一座擁有99間半殿宇和僧房的大型寺廟。這些建築物立于高低起伏的岩石之上,錯落有致。
   
與百歲宮相映生輝的是新建的五百羅漢堂。它的興建,為九華山增添了一處獨特的新景觀。

 

介 紹

 

    百歲宮原名摘星庵。
    16
世紀初,來自河北的無瑕和尚在雲游了五台山和峨眉山以後,來到這里修行,活到126歲。
   
相傳他死後三年才被發現,尸體卻未腐爛。眾僧十分驚奇,虔心供奉,改摘星庵為百歲宮。明崇禎皇帝封無暇為應身菩薩,將其尸體裝金,同時擴展廟宇。從此百歲宮名聲大振,成為九華山四大叢林之一。

 



 

九華山奇石棋盤石



九華山摩天嶺伏虎洞前有一較為方正的巨岩,相傳神仙常在上面下棋,因而得名“棋盤石”。

 

一天,南斗、北斗二星宿在“棋盤石”上對弈,一來二往便到了中午。二位神仙遂作法擺好酒菜杯碗,正準備對飲時,只見林中走來一位樵夫,二位神仙便飄然而去。這樵夫從天不亮就上山砍柴,現在正饑腸轆轆,見一桌酒菜不禁喜出望外,坐下來美滋滋地飽餐一頓。

 

 

 

樵夫酒足飯飽之後,不知是疲憊,還是不勝酒量,趴在“棋盤石”上睡著了。一覺醒來之後,竟發現不僅酒菜杯碗及柴擔全都無影無蹤了,而且連斧頭也鏽跡斑斑,斧柯(柄)朽爛。他十分驚奇,急忙起身,帶著滿腹疑惑往回走。

 

 

 

進村之後,他感覺村子裏的面貌已發生巨大變化:村人中全都是一張張陌生的面孔,自己的老母妻兒也都不見了。他百思不得其解,在村子裏來回徘徊。後來,他終於找到了一位鶴髮童顏的耄耋老人,向其瞭解家人的去向,並講述了自己“上午”的奇遇。

 

 

 

原來,就在他喝酒、睡覺的那幾個時辰,人間已過去了很多很多年了。

 

 

 

這個傳說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棋盤石”也因此被稱為“柯斧石”。

 

 

 

本篇文章來源於博雅旅遊網(cn.bytravel.cn) 轉載請以鏈結形式注明出處 網址:http://cn.bytravel.cn/art/jhs/jhsqps

 

 

 

 

 



祗園寺為九華山四大叢林之一,九華山最早的宮殿式寺廟。
   
寺內有銅質大鍋一口,名千僧鍋1933年開辦五百羅漢期的授戒法會,就用它煮飯,供應千人的齋飯,可見其大。
   
此外,藏經樓內還珍藏有清代唯一的官刻漢文大藏經。

 

導 游

 

    祗園寺位于九華街入口處。
   
步入寺門是靈官殿,過一小庭院,一方形重簷殿堂是天王殿,從殿後小院上石階十余步,便到大雄寶殿。大雄寶殿殿內寶氣凝聚,煜然炫燦。
   
從大殿對面的回廊前進,有法堂、齋堂、方丈寮、衣缽寮、大寮、小寮,樓下有禪堂、新戒堂等殿堂。
   
祗園寺東側是藏經樓、上客堂,藏經樓內珍藏稀珍經書。其中《龍藏》,又名《清藏》,全稱《乾隆版大藏經》,是清代唯一的官刻漢文大藏經。

 

 

 

 

 

 

介 紹

 

    初建于十六世紀中期、明代嘉靖年間,清代多次重修和增建。祗園本來是印度佛教聖地,相傳釋迦牟尼在祗園宣揚佛教二十餘年,祗園寺就是取這個故事而得名。祗園寺通道刻滿金錢,以象征釋迦聖跡。

 

    游客應當從左右兩邊的廟門進去,因為從中間的門檻跨進去,甚至站在或坐在門檻上,都是對佛祖菩薩的大不敬。

 

 


 

 


 

4. 最佳旅遊季節

 

  

九華山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3.4 。陰雨天氣多,日照時間比山下短。九華山春來遲,秋偏早,夏短冬長。海拔越高,這種四季變化的規律就越明顯。九華山冬季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為0 左右,冰凍時間長。
   
九華山旅游,四季皆可,但以每年春、秋兩季為最佳。

   
九華山的春季,春雨瀟瀟,霧迷漫。
   
雲層一般為90米 至400米 ,甚至到達1000米 左右,在山上很多地方可以看到雲海。


5. 對旅遊的建議

 

   同黃山一樣,在起雲霧的時侯去,別有一番滋味,加上臨崖廟宇,恍如仙境.
 

 

旅遊夢的足跡--國家地方快速檢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MLAI111 的頭像
    KMLAI111

    小賴的夢

    KMLAI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