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拿佛塔(Boudha)距離塔美區六公里,是當地藏族的生活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佛塔之一,佛塔本身是十足的佛教建築,但佛塔周圍倒是充滿歐洲悠閒的氣氛
佛塔的造型起源於印度。根據佛教文獻記載,佛陀釋迦牟尼涅盤後火化形成舍利,被當地八個國王收取,分別建塔加以供奉。另外,還在釋迦牟尼一生中有紀念意義的八個地點(如誕生處的蘭毗尼花園、成道處的尼連禪河、首次說法處的鹿野苑、安居處的祗陀園,從忉利天下處的桑迦屍國曲女城,化度分別僧處的王舍城、將入涅盤處的毗耶離城,涅盤處的拘屍那城,建造了八大靈塔,依次稱作聚蓮塔、菩提塔、吉祥塔、神變塔、天降塔、和平塔、勝利塔、涅盤塔,這些塔都是有紀念意義的。在青海塔爾寺建有善逝八寶塔,西藏布達拉宮建有如來八塔也都是為紀念釋迦佛八大事蹟而建造的。以上資料來自百度百科
博拿佛塔高60米,始建於西元五世紀,四周圍著藏傳佛教的轉經筒;這座佛塔於西元十四世紀於穆斯林侵略後重建.
佛塔的建築以曼陀羅的方式向上擴展,向上爬升.
雖然這是一座大型佛教建築,但佛塔四同充滿了悠閒的氣氛,四周紀念品店及餐廳林立,這在漢地大概想像不到吧!在漢地佛塔是清修之地,那裡是做生意的地方;同樣的,小賴坐車看到這裡的菩薩是拿三叉戟的,十分的"印度化";或許這樣才能深入民心吧!
佛塔前面的僧人,我猜是佛教的僧人,我對這位僧人的"定"十分的佩服,小賴不知下圖那個缽有多重,但光維持這個姿勢三個小時就令小賴十分佩服;在這個以印度教為國教但同時也是佛陀的誕生地.看來尼泊爾融合的很好.
上圖是喇嘛正在餵食鴿子;同樣的鴿群在杜爾巴廣場顯的雜亂,到了博拿佛塔卻顯的詳和融入?是博拿佛塔有比較大?還是塔有定時清理??不知道吔!
四周有不少餐廳,而且這些餐廳有不少是屋頂餐廳,你可選擇在屋頂餐廳用餐,選擇以俯瞰的角度看佛塔.
廟頂四面刻有四雙佛眼,注視四方,下面像問號的鼻子其實是尼泊爾的數字1,象徵一体合諧,兩眉之間有第三隻佛眼,象徵佛洞察一切,佛上面類似帽子的佛塔是由大漸小的十三層塔剎,象徵邁向涅槃的十三個階段,佛塔建築中還体現佛經的五大元素,基座代表土,圓頂代表水,尖頂代表火,華蓋代表氣,極頂代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