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 蘆笛岩簡介(摘自維基百科)

 

  

蘆笛岩位於廣西桂林市西北郊的蘆笛公園內的光明山上,因為其洞口長有可以做蘆笛的蘆笛草得名(一說是因為該草被吹響的聲音似笛聲)。

 

蘆笛岩常與七星岩並稱為蘆笛七星岩,是桂林山水的一顆璀璨明珠。

 

蘆笛岩被譽為「大自然的藝術之宮」,其洞內有大量奇特怪異的石筍、石乳、石柱、石幔、石花,它們組成了獅嶺朝霞、蘑菇山傳奇、石乳羅帳、光明樓、盤龍寶塔、原始森林、水晶宮、花果山等景觀。洞內還存有貞元八年(792)以來的歷代壁畫77則,都是用墨筆書寫,有的壁畫歷經了1000余年,至今墨跡仍然可以辨認出來。

 

岩的進口與出口相鄰,進口處是一個天然洞口,出口處則是人工開鑿的洞口,岩中的滴水較多但不影響遊覽,當滴水從身邊落下,會有一股舒適的涼意。在洞內的「縫隙」中穿梭、在精心設計的燈光照飾下觀看那神秘又有趣的景緻,有一種如臨仙境的感覺。

 

蘆笛岩洞長240米 ,最寬處93米 ,最大高度1.8米 ,景區介紹的遊覽路程約500米 ,遊覽時間大約40分鐘。

 

據地質學家考證,蘆笛岩70余萬年前是一個古地下湖,後來由於地殼運動,山體抬升,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湖變成了山洞,地下水沿著岩石的破碎地帶流動、溶蝕沉澱而形成囊狀岩洞。

 

 



蘆笛岩所在的光明山, 從前叫毛毛頭山。原來半山腰只有一個小洞口, 僅容一人進出, 山坡上又長滿蘆荻草, 並不引起人們的注意。《臨桂縣誌》裏, 記載了光明山, 但是沒有說山腰有岩洞。洞內保存有自唐貞元八年(792)以來的壁書70餘則, 大部分是用墨筆在洞壁上書寫的題名紀遊。這些壁書表明, 蘆笛岩並非亙古無人知曉。附近的村民, 早就知道這個靈巧之洞, 可是人們長期以來秘而不宣。
蘆笛岩頭枷鎖破, 桃花源內仙靈唱。”(郭沫若《滿江紅·詠蘆笛岩》)解放以後, 人們生活安定, 用不著避難了, 便道出了蘆笛岩的秘密。1959, 附近村民提供了岩洞的情況, 經過勘測建設, 1962年正式開放。因為洞口附近生長著蘆荻草, 據說可以做成笛子, 取名蘆笛岩。
蘆笛岩是一個囊狀的岩洞, 進口與出口相鄰, 進洞處為原來的天然洞口,出洞處是開鑿的人工洞口。洞深240, 游程約500米。岩洞是70餘萬年前, 地下水沿著岩石的破碎帶流動溶蝕而形成的。洞中大量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石幔、石花, 是在岩洞形成以後, 含有碳酸鹽類的地下水, 順著岩石裂隙流出, 水份蒸發, 碳酸鹽類沉澱結晶, 逐漸堆積而成, 千態萬狀態, 琳琅滿目。
  蘆笛岩的特點是洞中滴水多, 石鐘乳、石筍、石柱發育成為洞中的填塞物也特別多。遊人進洞, 在林立的石柱縫隙中間轉來轉去, 加上彩色燈光的照耀,如同置身仙境一般。

 

 


2. 實用連結

 

    維基百科

 

    蘆笛岩旅遊介紹

 

    一方訂房網

 

 

 

3. 遊歷

 

   約民國九十年年底同桂林旅遊去的,在這裡第一次領教大陸價格的混亂.

 

   蘆笛岩外盛產蘆笛,可當笛子吹,要上山時笛子一隻10RMB,半山腰時一隻5RMB,到洞口時一把10RMB,這時有圑員就掏錢買了一把,以為賺到了,結果要下山時每把才5RMB,這價錢真的是用喊的!

 

   同樣狀況在黃山也是,在火車上黃山地圖一張5RMB,結果在公車上小販賣的同一張只要2RMB,這....  

 


 

蘆笛岩相對銀子岩的華麗,或者豐魚岩的壯觀多元,相較小巧許多,但位於桂林市內,相對交通方便.圖中為蘆笛岩最漂亮的水晶宮.




 

參觀的路己鋪上水泥,真的有點給他破壞過頭.




 

蘆笛岩雖然小,但該有的都不少喔!

 

 

真的很壯觀,要長成這樣不知要幾個億年?

 

 

 

 

 


 

溶這是蘆笛岩出口處,叫雄獅送客.

 

各位一定看不出那裡有獅子,桂林的岩洞都是這樣子,美美的燈光打下去,加上地陪的提示,發揮你最大的想像力,加上杜撰出來的神話,就聽的你點頭稱是.話雖回來,台灣在景區編傳說的功力可得向祖國同胞好好學習學習!

 

4. 最佳旅遊季節

 

   同桂林遊,五月至十月

 

5. 對旅遊者的建議

 

   對自助者,若時間很趕,沒法去像銀子岩外圍的岩洞,那位於桂林市內的蘆笛岩也一樣不會另你失望喔.

 

旅遊夢的足跡--國家地方快速檢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MLAI111 的頭像
    KMLAI111

    小賴的夢

    KMLAI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