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位展芒型超短裙的女孩正走過方黎型的女孩們前

 

 

 

台江,苗話叫方旎,意為金銀般美麗的地方,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侗族自治州中部,座落于苗嶺主峰雷公山北麓,清水江南岸。台江縣總面積1078平方公里,人口約14萬,其中苗族占境內總人數的97%以上,是世界上苗族聚居最集中的縣份,堪稱天下苗族第一縣,史稱苗疆腹地,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圈返璞歸真,重返大自然十大景區之一。
  數千年前,苗族先民自商、周西遷之後,有九個氏族先後遷入台江定居,在這裏披荊斬棘,開疆辟土,建立了個鼓社,俗稱九鼓苗族。數千年來九鼓苗族在這塊化外生苗之地,過著自耕而食、自織而衣皆知禮讓世外桃花源生活。他們穿著9種互不雷同卻又互相關聯的服飾,分別叫方妮型、方南型、方糾型、方黎型等9種別稱。每一種服飾,又分成若干子服飾,所以,台江境內現存的苗族服飾有9種類別100餘種款式,其數量之多在各民族聚居地區中是屈指可數的。
  台江縣境內苗族風情古樸濃郁,絢麗多姿,苗族文化底蘊厚重,博大精深,有精美絕倫的苗族刺繡和銀飾,有人類社會最古老的情人節苗族姊妹節,有世界獨一無二的龍舟節施洞獨木龍舟節,有世界最長最隆重的祭祖節鼓藏節(每13年舉辦一次),有被譽為東方迪斯可反排木鼓舞天籟之音的方召多聲部情歌,像詩一樣朦朧,像畫一樣美麗,像夢一樣神秘……

 

資料來源: 黔途網

 

小賴不知這幾種型怎麼來的,也不知怎麼分辨,

依貴州民族出版社邰磊所述,台江服飾分以下幾種類型

 

反排型

 

方糾型(排羊型),也就是大牛角,另有方糾型的便裝

 

方黎型

 

方南型(施洞地區)

 

方妮型(台拱地區)

 

方妮型

 

方翁型(交包型,方囊型)

 

方秀型

 

展芒型(短裙苗)

 

後哨型(革一地區)

 

詳細資料請參看台江旅遊網

 

 

 

 



方鳩型 女子頭髻挽法與方你同。但頭前方髮髻翻出,形成一寬面,便於插銀角或罩頭巾時成平面。平時裸頭,古時包對角折疊的長方形青帕,與方你型差異不大。約在1940年前後,開始包白色長方形花帕(帕多系商店買來),包後髮髻和梳子露在外面,兩個帕角把耳蓋住。盛裝除花飾喜小幅小朵外,與方你型差異不大。便裝為大襟左衽,並於襟的邊緣和衣肩後部圍釘一道欄杆花條,胸系花圍腰,下著長褲,褲腿挑繡三道彩色花紋,工藝喜用十字挑花,貼花等,其餘部分裝飾與方你型相同。

 

    方鳩型源出於雷山西江,民國後期,開始傳入排羊等地區。解放後,向境內南部西部地區發展,主要分佈於排羊、台盤大寨、台盤屯上、空寨、龍井、德眷、排內,南瓦的水寨,南垌:南瓦、交江、南江、南宮的交密、汪江、南宮、南牛、養開、交下等鄉村。

 

 


 

 

 


 

 

 

方秀型 男性老人頭飾均與方白型略同,年輕男子與方你型無大差異。女子挽盤髻,罩長方形青布頭巾,呈上尖下寬三角形,髻後插彎月形木梳,耳環與方囊型同。盛裝不包頭帕,銀飾較少,頭部飾的銀牌與方白型同。銀梳與方你型同,手釧、項圈、銀鏈與各型無異。上裝為純青色大領右衽衣,衣襟為白布鑲邊,衣服基本無刺繡,只在岔口處和後擺的兩角邊緣以紅、綠、黃三色絲線交叉挑些狗牙瓣,該型服飾與方白型同。盛裝時束花帶五六根,顯示其技藝。青色百褶裙系齊小腿,纏青色窄長土布裹腿,赤足或穿草鞋。解放後,有的在袖口鑲一塊用藍色絲線挑花的白布,穿時露在外面。方秀型主要分佈在方秀和翁腳的翁腳交、翁腳南。

 

 


 

 

 

方囊型 女裝複雜多樣,講究髮式。常用幾束假髮參與真發挽髻,髻兩邊挽成兩個圓圈,稱為鷹眼髻。右邊橫插一根龍頭形銀簪,髻內插有銀釺或銀花,髻後插大銀梳。便裝以紅、綠、藍、白、青等棉紗參絲線織成長方型花格帕包頭(包時順邊翻轉折三四折,約寬二寸。由前額向反時針方向圍頭一圈餘,兩頭交叉後,用巾頭翻折插進額前接帖處紮緊)。包後髮髻和梳子均露在外。盛裝不圍頭巾,而圍銀花帶。銀花帶極講究,以銀子打成螳螂、蝴蝶或馬等立體紋樣,然後編挑起來,釘在一塊白布上,插銀鳳,飾 二兩 左右的大耳環。上裝為大領右衽短服,外型與方你型相似,但袖與衣襟均較方你型短些,色彩有紅藍兩種。便裝以藍色居多,而以深藍色為主,適當以褐、紫紅和黑等暗色與花紋的枝節相岔,或用於一些花紋中的小角上,在花紋的一些小角上或邊緣等處用部分粉綠、淡黃、白、深藍和紫紅或玫瑰紅等色,稱為歐濤,意即亮衣。刺繡喜用散花線刺繡,平挑花、織花、堆花等方法。圖案有幾何圖形和各種動物、花卉等,繡時多採用水雲紋。織時採用幾何圖案形。紋樣中龍、鳳、象和獅等占了重要的地位。花飾及銀飾中,有丹鳳朝陽獅子滾繡球二龍戲珠松鶴並蒂等類紋樣。方囊型銀飾最為富麗,飾法與方你型、方糾型相同而比之豐盛。80年代後,年輕女子在白布襯衣的肩、袖、領等部位繡上紅、綠色化飾,縫製成夏便裝。常服多穿長褲,並在前後各圍一張織滿花紋的圍帕,與暗底暗花衣配套。盛裝著百疊裙,裙身分為兩段,下段短並用夾層,打折也不一致;下段打兩折,上段打三折;在上下段連接處嵌錫片,並用深紅色絲線插圍一路,裙高亮而無花(裙子不合縫,為後圍腰式,苗語稱褲壩),長齊小腿肚。夏季赤足或穿涼鞋,冬季穿膠鞋或繡花勾鼻布鞋(鞋幫由兩瓣合成,用青色緞子或絲絨製成並繡以花紋),很少穿草鞋。解放後,清水江沿岸村寨便裝時,除中、老年婦女穿民族服飾外,年輕女子和兒童保留頭飾,其餘裝束與漢族同。

 

    方囊型服飾分佈在施洞、平兆、老屯、黃泡、良田、勤孝、南哨、四新、舊州、五河、五岔、建新、南篙、皆甕、交榜、寶貢、陽屯等鄉村。




 


 

 

 

方黎型 男裝與各地類型大同小異。婦女頭包寬約10釐米,長約3米 的藏青土布,並在布的一邊順邊疊成重疊的三道邊,全帕折成寬6釐米左右,發不打髻,有的用網子套上,盤於頭頂後即把頭帕包住,從上而下又再向上纏繞,包好後約有10釐米高,有的頭帕外方還打上一層網套。帕外端通常是繡有3釐米寬的花飾,並附上67釐米長的各色絲穗,作插頭用。年輕女子便裝多包從市場買來的花頭帕。盛裝不包頭帕,插銀簪、銀笄,戴銀冠,耳飾大花環或梅花形耳環。項圈系圓扣,由一細小的項圈把圓扣穿連起來,圓扣上有花紋與各型相異,獨具特色。項鏈、手釧與各型同。婦女上裝為大領右衽半體衣,較長,蓋及臀部;衣的前襟略長於後擺,但穿時拉齊,袖子比一般地區略大,寬約21釐米,穿時折一小折,衣腳附上一條約10釐米寬的織花,從前襟經岔口伸向後背,後背中央有一小段,領花一般寬12釐米左右,胸部花飾寬15釐米左右,領稍向後拖,傾斜度不如方你型大,該型刺繡較多,盛裝與便裝均有花飾。區別在於花飾多寡及工藝的粗細。解放後,夏季便裝不用刺繡,系從集市買青藍布料按傳統式樣縫製而成。刺繡方法以打子為主,兼以堆花挑花織花等。紋樣大多採用水雲紋,內容以花草為主,鳥、蝶等次之。色彩以綠色和紅色並重,黃色極少。著半長裙,蓋及小腿肚。常服穿素裙,盛裝裙腳附以一圈約7釐米寬的織花。便裝圍裙帕系青色布製成,無花飾;盛裝為有花飾的緞子布料。冬季裹腿,系用藏青色窄布製成,較各型長(長約4米 ,寬約1.5釐米),包時講究堆疊,鞋有花鞋、素鞋和草鞋。解放後,多穿膠鞋和涼鞋。

 

    方黎型主要分佈在革一、大塘和台盤的平水、南堯、箕簸和棉花坪等鄉村。

 


 

 

 

 

 

 

 

 

 

 


 

    方妮型 幼女戴瓢形花帽,五六歲即蓄發穿耳,十六歲以後挽髻,按逆時針方向換成螺紋狀髮髻,置於頭頂中央,髻後根部橫插一油黃色半月形木梳,代笄約發,保持髮髻穩固。便裝時,包一塊用淺藍色方格布製成長的方型頭帕,打結于梳子下方,很少露頭發,耳戴圓形牛鼻或梅花形大耳環。盛裝時,頭包一塊較硬的藏青色長方形頭帕,講究起角,起直線,帕的兩角交叉于梳子上方,用針別住,起燕尾形,稱為富代給。著銀飾時,不包頭帕,頭戴銀冠,前插銀釵、銀角(呈牛角狀),右插銀簪,後插銀梳,頭髻插滿各種形狀的鳳鳥,花果等銀花及珠鏈;頸帶兩三隻項圈(鏈泡泡項圈,犁索項圈,六方項圈,實心項圈,猴子鏈項圈,環鎖絲鏈項圈)和項鏈,高齊下顎,甚至隱住嘴巴。胸前配戴腰子形鎖式壓領,浮雕龍鳳等圖案。上衣為大領半體衣(即胸前交叉式),袖短而大,卷袖,後擺略長於襟,袖、肩、領等部位有花飾,領略後傾,苗語稱漚壩。老年婦女的便裝,喜用平挑花,即以綠色絲線在藍色或青色土布挑繡葉子或小花朵,形成紋樣規則的連續圖案,以作衣袖等花飾。老年婦女盛裝,喜著數幅小粗花和數紗平挑有幾何圖案的新裝。青年女子則穿大朵大花,大幅大樣,構成密集的段子花紋,銀紋和領各介,在最好的自織紋布上,用編線卷積成的花衣等。花飾色采以紅綠色為主,喜紅衣綠花,淺藍衣菜花和亮銅片鑲成的狗牙瓣,集編卷、纏繡、織花、平挑花、十字挑花、貼花等工藝於一身。銀衣以數十件四方形、長方形、圓形的銀肩片、銀背角片、銀泡、小銀鈴等在衣服相應部位縱橫交錯鑲綴而成。銀飾圖案有人物、花草、飛禽走獸和幾何圖形,腰束銀花腰帶。裙子為桶形百褶裙比各地均長,蓋及腳腕,無花飾。盛裝時,有的穿百褶裙,外還套上片式繡花的帶子裙,即古羅裙,苗語稱庫達。裙正方圍有圍裙帕,寬約48公分,帕面飾有各種方塊花鳥圖案,多用幾何紋樣的織花或線條粗壯的繡花,老年人則用無花飾的素帕。手飾空心鏤花手釧,實心雕花手釧和犁索手釧等,一般戴兩副以上。腿飾,老年婦女冬季均飾青土布裹腿,夏季飾家織青布或購買陰丹士林布縫製成的夾襪,襪後跟繡一長方形花草圖案,襪尖及襪幫挑繡鳥類圖紋。年輕女子無論冬夏,大多赤腿或穿商店買來的襪子。鞋有布鞋、膠鞋和草鞋,布鞋以青布或緞子作面,鞋幫繡花,鞋尖勾鼻,布殼納底,無跟。草鞋為糯稻芯編織的平頭無後跟的勾鼻無跟拖鞋。

 

    方妮型主要分佈在台拱鎮、台濃、南省、方省、紅陽、登交、壩場、報效,革一的排生、台水,革東鎮的養窩,寶貢的嘎丟、掌留、松郎,麻栗的麻栗、方隴、翁拜、養門等鄉村。

 

 

 

 

旅遊夢的足跡--國家地方快速檢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MLAI111 的頭像
    KMLAI111

    小賴的夢

    KMLAI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