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里就位於武侯祠旁,夜裡的錦里更加嫵媚
成都不愧是旅遊優良城市,整個城市規劃對旅客而言極為用心,錦里的規劃亦然
如果時間可以,真的想在這中西合壁的星巴克喝上一杯!
整個錦里在晚上人山人海,建築仿古設計,許多店店名與三國有關規劃的有條不紊,若走路不停的話一個小時內可看完,但裡面的價格偏貴.
在這裏,你可以親身體驗川西古鎮“趕場”的熱鬧場景:古戲臺定期上演川戲的經典劇碼;以特色小攤的方式舉行民間藝人的展演(如糖畫、捏泥人、剪紙、皮影、西洋鏡等);趣味十足的民間婚禮儀式,遊人可參與其中,樂在其中,而情侶們甚至還可以將自己的婚禮儀式搬來錦裏舉行;其他諸如夜晚打更、抬花轎和抬滑竿等古韻十足的特色項目,也讓錦裏重現昔日川西古鎮的生活原貌。
歷史背景
錦裏興于秦漢,兩漢三國時期,“蜀錦”的生產作坊主要集中於此,被稱為“錦官”,又叫“錦裏”。唐宋時“錦裏”成為成都的代稱。
逛街小貼士
來錦裏最好是晚上,華燈初上時這裏遊人如織、熙熙攘攘。從街邊的小吃攤買些當地特色的點心,邊吃邊遊很是愜意。這裏出售的特產和紀念品很多,價格較其他地方貴些,不過可以討價還價,花些時間肯定能買到稱心的東西。
身為三國迷的小賴,來到成都的第一站就是武侯祠.到的時侯天色己黑,光線不良,大約花了一個小時就轉到旁邊的錦里看看了.
武侯祠,又名成都武侯祠博物館,位於中國四川省成都市城南,為紀念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而興建,因諸葛亮諡號「忠武侯」,而被稱為武侯祠。武侯祠博物館由惠陵、漢昭烈廟、武侯祠、三義廟等部分組成,佔地83.12畝(5.6萬平方米)。武侯祠是中國歷史最悠久、影響最大的三國遺迹,具有獨特的君臣合祀[1],祠堂與陵園合一的格局。武侯祠大門額匾有郭沫若手書「武侯祠」三個大字,前後三對石柱,分別掛三幅對聯:第一幅對聯是杜甫名句:「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2];第二幅:「時艱每念出師表,日暮如聞梁夫吟」;第三幅:「兩表酬三顧,一對足千秋」。1961年武侯祠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惠陵、漢昭烈廟始建於蜀漢章武三年(223年),武侯祠由成漢李雄(303—334年在位)所建,最初位於成都少城。南北朝時武侯祠遷入。明初時惠陵、漢昭烈廟、武侯祠合併,並將劉備、諸葛亮合祀一殿,蜀人習慣將三者統稱為武侯祠。武侯祠現存的建築是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所建。
武侯祠分為前後兩殿,形成昭烈廟(昭烈殿、劉備殿)在前,武侯祠(忠武殿、諸葛亮殿)在後,前高後低的格局。東西偏殿中有關羽、張飛雕像。東西兩廊分別為文武廊房,塑有文武官雕像28座,殿內外還有許多匾聯,其中以清趙藩的攻心聯最為著名:「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武侯祠大門後柏叢中有6塊石碑,由唐宰相裴度撰文、柳公綽書寫、石匠魯建刻字,為後世稱為「三絕碑」。武侯祠內柏樹眾多,氣氛莊嚴、肅穆。
武侯祠是全國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廟,也是中國最大的諸葛亮祠堂,有“三國聖地”之美譽。這裏有蜀漢政權時期幾乎所有重要人物的塑像,這些熟悉的人物和他們演繹的故事會帶領你穿越時空,重回一千多年前驚心動魄的戰爭年代。
武侯祠要看出名堂需對歷史有所了解.
這是張飛像,與一般張飛給人福態,武夫的印像差距極大
門票價格:58元(郵資明信片門票60元),年票100元。
遊覽時間:夏季7:30—21:00;冬季8:00—18:30。